>>您當前位置:首頁 -> 專題 -> 2025 -> 穩增長促發展攻堅年 -> 要聞
          守望傳承,鄉音可待塑新韻
          ——西海固鄉村振興路徑調查之五
          2025-05-07 08:36:38   
          2025-05-07 08:36:38    來源:寧夏日報

            一方水土一方人。

            雨從塬上飄過,滄桑在腳下延伸。溝壑、山谷、川道、堤壩,留住了歲月,卻沒能留住時間。時間,不只會從指縫間流逝,還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望中煙消云散。

            家從山下延展,年輪在村莊茁壯。莊稼、樹木、羊群、田地,滋養了傳說,卻沒能留住目光。炊煙,不只會從氤氳別離,還會從一個又一個的時節中曠日引久。

            守望,不只是為了等待,更有無法割舍的傳承與期待。靜待花開,需要依仗內生的力量,也要依賴適宜的外力。一季莊稼一輩人,無言的遠去比老去更讓人傷感,也更讓人念念不忘。山里的日月與山外不同,山外的世界是山里的期待。鄉村振興,既要塑形也要鑄魂。

            塬上,太陽照常升起,四季正常輪回。粗糲,捧起了歲月、漏掉了光陰,憨厚是基因,淳樸是傳承,守住特色也就守住了傳統、更新了傳承,鄉愁可寄。

            每個家庭、村莊都有自己的根和魂,家訓串聯著古老的智慧、一方水土的習俗、現代生活的光影。祖祖輩輩,希望是耕耘者的守望,守望是擔當者的傳承,傳承是生命的重塑與輝煌。

            家訓村規,共塑村莊品格

            鄉村,既是傳承地,也是時尚地。穿過時間軸打量,它一直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與時俱進。

            走進全國村級“鄉風文明建設”優秀典型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。沿路,記錄古法榨油工序等內容的墻繪,如影片般映入眼簾。行至村部附近,一面載明“立家規、傳家訓、樹家風”的墻上,寫有村里幾個家族的家規家訓——陳氏家訓:敬親睦族,篤誼勵志;李氏家訓:敬業守信,豁達寬宏……村民每天從這里經過,寫在墻上的字,也寫在每個家庭的記憶里,更寫在每個人的言行里。

            “物質生活好了,怎么做好精神文明建設?這是村里的百年大計,更是村黨支部的責任使命。李士村有六大姓氏,如何把大家擰成一股繩、凝聚成一個家?我們重點推進‘立家規、傳家訓、樹家風’活動,在村頭曬‘好家規好家訓’,倡導勤儉持家、厚養薄葬等家風家訓,推動移風易俗,弘揚文明新風。”李士村黨支部書記齊永新說。

            齊永新的微信頭像是一個“和”字。他說,齊家的家風遵循“以和為貴”,在教育子女時強調和諧團結,在與人相處時強調以“和”為上,在工作生活中強調和和美美。在他看來,傳承好的家風,既可以凝聚起治理和建設的合力,也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守好精神家園的根和魂。“比如,村里精簡辦紅白事的新風就是從齊家開始改的,原本的習俗是親朋好友提前一天就得到場,為了減輕大家的人情負擔,我們從自家做起,改在當天辦事當天散場,現在村里的何家也開始這樣做了,推動簡化紅白事流程。”齊永新說。

            沿襲傳承是延續,延續變革是創新。

            李士村新時代綜合服務站集移風易俗承辦中心、游客接待中心、技能培訓等功能為一體,守好老傳統,找準新辦法,新老結合催新枝。“其中,移風易俗承辦中心引導村民在這里操辦紅白事,每桌花費500元左右,既能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減少攀比和浪費,還能通過一家有事全村幫的方式增進團結。”齊永新說。

            每一個家庭的風骨,匯聚成一方水土的特點和品格。在移民新村,家風是心靈的凝聚,也是村容村貌的構成與表現。

            2000年,彭陽縣、海原縣、涇源縣等地的1000余戶群眾搬到了一個與故土截然不同的新家——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朝陽村。

            村子要發展、村民要掙錢、穩定要和諧,一盤散沙不行,各掃門前雪也不行。為了讓大家盡快融為一體,共同把日子過好,朝陽村把“和”字列為村規的主要內容。

            去年春天,村民丁志國準備蓋新房,開工當天,十幾位村民聞訊趕來搭手幫忙。“都是免費的。這些年,大家你幫我我幫你,已經成了習慣。”前年,村民劉芳芳在自家院子里晾曬新收的小麥。突然,狂風四起,眼瞅著大雨就要落下。聞訊而來的鄰居齊心協力將小麥打包入庫。“平時,你眼中有鄰居需要幫忙的事,關鍵時間,鄰居眼中就有你需要幫手的活,人只有互相體諒、互相幫助,才能處得融洽。”

            以和為貴,朝陽村鄰里有愛、全村有“家”,家家戶戶鉚足了勁找路子、謀發展,移民的新生活也“朝陽”般蒸蒸日上。

            一個村猶如一個家,家有家訓,村有村規。家和方能萬事興,村“和”能解百家難。百家的難事村里解,村里大凡小事百家辦。如此,村莊,方能稱為和美大家庭。

            守望創新,傳承鄉村文脈

            經歷寒冬的磨礪,花朵在春天綻放。從貧困的記憶中掙脫,人才能真正舒展。

            在西海固,文化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最看重的莊稼,持續釋放著深沉而持久的生命力。

            花,是綠水青山的浪漫表達。天高云淡,山花漫六盤。第二十一屆寧夏六盤山山花節,花香正濃。在彭陽茹河瀑布風景區、青云灣梯田等賞花點,主辦方組織古箏演奏者在花海中彈奏吟唱,以山花為主題選取經典詩詞誦讀,還設置手繪團扇、風箏彩繪等體驗項目——以賞花作為深入鄉村文化的“入口”,吸引游客賞花海、品美食、觀民俗,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。

            花,是一場體育賽事的“媒介”。4月18日,“塞上江南·運動寧夏”西北五省(區)籃球邀請賽在彭陽縣開打,來自西北五省(區)的8支籃球隊展開角逐。無論是在村頭的打麥場還是燈火通明的體育館,每支隊伍的底氣都是身后的鄉村。拋出籃球,那道向上的弧線,貫穿著鄉村的精氣神。

            花,在鄉村各地奉獻燦爛。社火大賽,村村有絕招,在“老社火”和“00后”的接續中,“揮舞”出傳承與現代的“對話框”;文化大院,如同遍布基層的文化“細胞”,一方載體,鮮活鄉村文化。

            山花節期間,唱六盤“花兒”、觀百姓“村晚”、賽鄉村籃球、傳匠心文創、展山鄉巨變,各縣(區)推出各具特色的農文旅活動。“花”是詩詞的題眼,是畫筆的靈感,是透視西海固地域文化的一個濃縮取景框。

            花,是從心底流淌的歌。以百姓故事為主線,固原市讓村民唱主角,編創排練百姓“村晚”,與山花節相和,呈現如花新景。

            從村道的路燈走向舞臺的鎂光燈,從圍著鍋灶轉到成為舞臺“C位”,“村晚”是村民的舞臺。

            在同心縣,“四季村晚”已是響當當的文化品牌。“特色羊羔肉,三碗五碗吃不夠……”喂羊時,村民演員不忘背幾句臺詞;編織手工藝品的空當,找舞蹈搭子練幾下動作。

            “演出團隊根據村莊的特點定制節目單,如秦腔、‘山花兒’、廣場舞、社火等,并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、移風易俗等主題,創作小品、快板等作品,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質量的演出。”同心縣文化館館長李洪波介紹,節目反映農村生活日常、家庭親情,讓觀眾很有共鳴,村民自編自導,講述身邊可感可知的新變化。

            同框踏歡歌,臺上臺下,歌聲傳余音,光亮映笑顏,讓每場“村晚”都成為鄉村聚會。“‘村晚’不只是文藝演出,還是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。”同心縣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說。

            舞臺上的燈光照亮了鄉村的小徑,文化廣場上的數字大屏與古樹相映。以“村晚”為圓心,村民文化生活半徑不斷拓展。同心縣“村晚”系列活動還鼓勵村民“趕場子”,參與農產品展銷、志愿服務等工作,并展示當地的民間手工藝、非遺文創等,同時還加深了年輕一代對本土文化的了解。

            演的都是身邊事,說的全是家鄉話;演的都是“自家事”,看的都是“自家人”。說家鄉話,是一種對家鄉、對鄉土文化的自信,也是一種凝聚人心、成風化人的方法。當地老百姓說,過去年輕人外出不愿說家鄉話,覺得“土”,但隨著家鄉的生活面貌翻天覆地,年輕一代拔掉了心里的“窮根”,對祖祖輩輩生活的這片土地越來越自信。

            以本土“土得掉渣”的敘事和演技拉近與觀眾的距離。2024年夏,一部由同心人編導制作、當地群眾本色出演的民俗方言微電影《這時那時》上線,僅1周時間,網絡播放量突破500萬次。“完全就是從生活中走出來的人和事。”網友紛紛點贊。

            “題材平常卻貼近人心,講述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家長里短。”《這時那時》的導演李白是土生土長的同心人。當得知同心縣委宣傳部準備籌拍一部抵制高額彩禮、樹立文明鄉風的微電影,他主動請纓宣傳家鄉:“把鏡頭真正聚焦百姓,就會有人愛看。”

            拍攝微電影成了宣傳文明鄉風、增強凝聚力的又一新載體。同心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,很多群眾主動寫劇本、提供素材,還有一些文化能人、民間藝人踴躍出演。

            舞臺上的光,將一直照亮演員的工作,在藝術與真實中,再現文明新風。

            舞臺上的光,將一直探照進村民的生活,在傳承與創新中,倡樹文化新風。

            移風易俗,赴約文明新風

            涇源縣興盛鄉興明村,村民余連發決定趕一次“時髦”。

            2022年12月,余連發的女兒準備出嫁。婚事如何操辦,一家人各持己見。女兒余孟麗堅持婚禮簡辦:“現在提倡婚事新辦、儀式簡辦,婚禮只是形式,幸福最重要。”“一輩子就結一次婚,這事不能含糊。”余連發的妻子有些顧慮,認為“規程”一個環節也不能少,擔心“沒面子”。

            余連發勸妻子,嫁女兒不是給別人看,不要把錢都花在面子上。再說,兒女成家后還要到城里買房子,他們的娃娃還要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,用錢的地方還很多,做父母的,應該順著年輕人的心意,多為他們的未來著想。“村上也經常宣傳移風易俗,咱家也算趕一次‘時髦’。”最終,他們決定女兒的婚禮新辦、簡辦。

            這種“新時髦”,在彭陽縣孟塬鄉趙山莊村已是“老傳統”。在趙山莊村,紅白事宴席標準9年沒有升級,“六個盤外加一大碗”是標配。

            在趙山莊村村委會,一份落款日期為2016年12月12日的倡議書,被精心裝裱并掛在醒目的地方:向全體村民發出“文明節儉、反對紅白事大操大辦”的倡議。其中,關于“紅白事宴請”的內容尤為細致:不超過六盤,即兩葷兩素加兩盤干果,主食為一碗大燴菜。在倡議書的空白處,密密麻麻地簽著上百個村民的名字。

            時隔多年,趙山莊村無論是村民收入還是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,當初的這份宴請“菜譜”卻始終如一,婚宴標配依然是“六個盤外加一大碗”。

            2021年,村民張自新的女兒出嫁,鄰里隨禮每家不超過50元。“婚宴上,每桌4個菜,外加兩盤干果。”張自新說,這樣大伙兒都沒有人情負擔,還能團聚、拉近感情。2022年,村民張志儉的女兒結婚,不但未收彩禮,還拿出5萬元作為女兒女婿創業的“啟動資金”,鼓勵孩子們勇敢去外面闖。張志儉“負彩禮”嫁女,不但在女兒女婿心中種下了孝老愛親的樹苗,更在全村傳為佳話……

            2024年,我區出臺《關于持續開展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建設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》,以9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為重點區域,踐行婚俗新風,建設文明鄉風。專項治理以系統思維破陳規、以惠民舉措樹新風,不僅減輕了農民負擔,更培育了文明土壤。自專項治理開展以來,全區農村適婚人員登記結婚“零彩禮”“低彩禮”占比63.8%,平均彩禮金額下降35%。

            有移除,就有建立;有改變,才有新生。

            既尊重鄉土文化,也不讓陳規陋習阻滯現代轉型。寧夏推動鄉風文明建設,筑牢鄉村治理的精神根基,守護鄉土記憶,創造鄉村未來。

            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調研組,調研組成員:楊宗惠 毛雪皎 馬麗 常寬 楊嘉琪 馬賽爾)

          【編輯】:王雪玲
          【責任編輯】:鄒煒新
         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|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|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|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|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| 国产精品jvid在线观看|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|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|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|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|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|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|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|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| 日韩日韩日韩手机看片自拍|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| 国产精品第20页|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|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|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| 97精品久久天干天天蜜| 99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|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| 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|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|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|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|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|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|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|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|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精品| 国产精品.XX视频.XXTV|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|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|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|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|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|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| 日本精品VIDEOSSE×少妇|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|